(狙击职业杀手 电影)
- 15
- 2024-11-18 00:23:30
- 46
有什么关于杀手的电影,或电视剧
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47、杀人锦标赛、杀手没有假期、替身杀手、杀手之王、疾速追杀、疾速特工、刺客联盟、刺客战场、第一号标靶、狙击职业杀手、终极刺杀、刺客列传等等
网上流传的狙击手狙杀人头数及排名,究竟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有效统计的
谢邀。狙击手战绩,大部分靠的是狙击手自己记录并由其他战友证言加确认,然后报告上级记录在案。
由于大部分情况下狙击手并不能亲自去验看目标是否毙命,所以有时候几百米外的目标到底是击毙还是击伤,并不能100%确证。说起来公布的战果存在水份也在情理之中,但水分也不是太大的。
二人制狙击小组战术是在二战后才普及的,之前大部分参战国的狙击手还是“单打独斗”,即便多名狙击手协同作战,也并没有专职观察手。这方面可以参考《拯救大兵瑞恩》和《兵临城下》。德国是在二战期间就开始使用双人狙击(狙击手/观测手)战术的,但似乎执行的也并不彻底。在有观测手的情况下,观测手可以为狙击手的战果作证(不过搭档之间能否客观呢?),即便没有观测手作证,由于二战期间狙击大部分发生在战场之上,周围也有大量战友同袍可以作为旁证。比如张桃芳,其狙击行动就是发生在僵持阶段的两军阵地之间,众目睽睽之下,而且很可能同时有不止一名神枪手也在进行冷枪狙击,这些战友都可以为其战果作证。所以,一名狙击手击倒多少敌人是大致上可以确定的。但毕竟存在无旁证的狙击,或者击倒后不确定是死是伤,这就是水分所在。有些国家要求狙击战果有二人以上证明,所以就产生了官方战果和狙击手宣称战果的差别。(类似情况在空军也有,在照相枪发明前击落战果要有在场其它飞行员证言确认)。二战以后至今双人狙击小组战术普及,战场上就较少有无旁证的狙击了。
总而言之,狙击手的战果必然存在水份,但水分不大。大体上是可信的。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一般各有各的算法,我们可以看看我国到底怎么计算人头数的。众所周知,中越老山之战时期,我军的第一狙击手非向小平莫属。作为某部8连7号哨位的哨位长,向小平凭借一支狙击步枪,仅仅用了31枚子弹,击毙越军30人,击伤1人,被称作“老山第一杀手”。后方的军报记者兴冲冲赶到前沿的阵地指挥所,要采访这位狙击英雄。然而,一见面,向小平的形象却与军报记者想象中的英雄形象大相径庭。记者后来形容:向小平单单瘦瘦,显得很高,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中学生。
而且向小平为人内向,不善言辞,很少愿意谈论自己的狙击过程。以至于记者一度怀疑:向小平的战果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大家如何能确定他用31枚子弹击毙越军30人击伤1人?
其实是这样:老山前线,我军与越军长期对峙,前沿遍布各种哨位和观察点。比如向小平自己就有9个固定射击点,他的战果都是在这些射击点上取得。但是向小平狙击完毕后,无法确定每一枪是否绝对命中,中弹的越军是被击毙还是击伤。而这就需要其他阵地哨位和观察点的战友观察清楚,给他写下证明。于是,军报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我军战士在前沿写下的证明:
我是周军富,是XX观察所所长,原是三炮连副连长。8月23日18点30分,八连战士向小平对XX山向我方进行观察的敌人射击。我用15倍望远镜观察,亲眼看到XX山上一名越军枪响人倒。过了15分钟,也就是18点45分,两名越军出洞抬尸,并送下阵地。
我叫赵军,是XX团XX观察所观察员。9月8日12点,在本哨位看到向小平向XX阵地西北侧射击,击毙正在观察的越军一名。
9月9日20点零5分,我在X炮团观看到向小平射击,击毙正在洞外的越军一名,毙伤一名。特此证明。X炮管观张再敏。
…………
这些材料,让军报记者不得不信。而连杀30人的“老山第一杀手”向小平,当时只有21岁。如此年轻,在狙击作战中背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向小平回忆,自己第一次狙杀越军时也经历了巨大的内心冲突,也曾害怕。击毙第一名越军后,向小平一度很多个晚上做恶梦,眼前总是出现那名被自己击倒的越军的画面。但是向小平很快战胜了自己,如同他对军报记者的讲述:
“后来,我们阵地上的王新占牺牲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了,我的心难受。但在阵地上这种难受是暂时的,一瞬间就过去了。更多的、更长的时间是愤怒,是复仇……有一天傍晚,我们阵地上的小炮打敌人阵地上零散的人,因为打的是个死角,打了两炮没打上。你说怎么着,有两个小鬼子不往洞里钻,还得意洋洋朝我们摆摆手。这真把我给气坏了,我迅速爬上一个射击点,一枪过去就把一个给结果了……”
这就是英雄。参考资料:威震南疆 老山前线通讯报告文学集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很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对狙击手拿的人头数就有一个太过于夸张的关注了。在现实中又有出于宣传的需要,在塑造一个狙击手新闻形象的时候就需要给狙击手一个具体的击杀数量,以免新闻人物的形象干巴巴的。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狙击数据都不准确。而且也没有行内的官方说法。
从人道的角度上来说狙击手的战绩仅仅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而并没有太多的狙击手去标榜自己的击杀记录。试问战争结束回到家乡周围的人是如何看杀过二十多个人的狙击手呢?凶手还是英雄?并不好说。
从正规军事理论的狙击手的作战任务上来讲也并不强调狙击手杀死多少人。更多的是四个方面:
1.狙击手攻击高价值目标,其中包括前线军官和重要设施。对于一个国家的军队而言,替换一个名军官要比一名士兵成本更大。即便是班长、排长这样的军官被除去也会对敌方的战斗力形成极大的损失。
2.形成心理作战压力,狙击手的存在对特定行为目标的攻击可以给敌方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古巴革命期间,卡斯特罗的狙击手总是冷枪干掉敌人队伍中第一个人。因此给古巴政府军的压力极大,很多人都拒绝走在队伍的第一个位置。政府军认为走在第一个位置就是自杀,导致政府军的巡逻队往往是很难出动的。
3.清除战场上危险目标。作战战场上总有一些危险目标对正常的作战节奏形成干扰和威胁,这个时候狙击手就要观察战场态势对威胁进行定点清除。
4.特定狙杀任务。这个方面的任务很少,普通的狙击手到服役结束都不会碰上一次。现在战场情报还很难具体到某一个人到某一个特定地点等着狙击手进行清楚。(往往电影中会给你看很多这样的情节)。干特定狙杀任务,狙击手其实还真干不过职业杀手。
对于狙杀数量的统计来说,实际上就看狙击手和观察手如何写报告了。但说实在的,没有人会专门写这个报告的。所谓的确认击杀只不过是回去报表栏位上的一个项目,没有具体的人进行较真儿。
至于海赫这样的狙击手505的确认击杀记录早就不能去详细的查找资料了。毕竟新闻宣传会大大的夸大战果。
在很多讨论狙击手的狙杀数量中,有一个美国的狙击手是这样说的:
大体意思就是,这名狙击手特地去查了好几遍他的ERB/ORB(美国军人的服役记录,记录了在军队中的所有战斗内容),里面根本就没有确认击杀这个条目。他说“确认”击杀的流程就是打完了子弹后让一个法医过去确认。但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所以在战场上是无法精确确认单个的击杀过程的,而且士兵也不会对此费脑子。因此就别被影视新闻小说中的假想带偏了。
另外,按照苏联的标准来说一个狙击手出去要带120枚子弹。按照命中率80%来算是什么概念?
下一篇:(菊次郎的夏天钢琴简谱)